Abstract
中國大陸農村改革既反映了治國精英的現代化策略,也是對底層 動力的反饋。它蜿蜒曲折的步伐說明,在國家策略中,農村發展是一 個不斷變化的政治和經濟問題。我們認為,在「農民」問題上,中國共 產黨採取了策略性的本質主義(strategic essentialism)。一方面,中國共 產黨將「農民」視作一個階段內統一的範疇,同時利用這一範疇內部的 差異,來推動長期變革的目標。在後毛時代改革的背景下,政策一方 面強調保護「農民」,但也鼓勵農民分化,這一矛盾給中國大陸當前的 鬥爭同時帶來了機會和障礙。我們也認為,中國大陸政府近期推動的 鄉村振興是「國家主導的邊緣策略」(state-guided periphery strategy)的一 部分,它的目標是使資本向國內外金融化程度低的地區流動。在這一 背景下,本文考察了改革時期的政策和話語如何把握和界定農村問 題,並討論了學者社會參與(scholar activism)的兩個案例─ 中國大陸 的鄉村建設運動和人民食物主權網絡。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
Pages (from-to) | 167-197 |
Journal |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
Issue number | 117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Dec 2020 |
Keywords
- 農民
- 策略性的本質主義
- 鄉村建設
- 食物主權
- 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