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
理大研究跨專業合作
全方位助基層治療膝痺病
[引言]
膝痺病作為常見的慢性疾病,困擾着香港不少長者。為推進各大專業的醫療基層保健服務合作,香港理工大學主辦、中醫藥發展基金資助的「跨專業基層治療膝痺病方案構建研究」項目應運而生,以膝痺病作為切入點,利用西醫、中醫、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和社會工作等各科優勢,提出有關膝關節炎的全面協作醫療護理方案。
[分題]六大專業跨界別 支援基層醫療
[內文]
醫療護理需求日益增加,跨專業醫療保健服務乃大勢所趨,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副教授王鈞正博士近日發表最新42頁的研究著作「實踐跨專業基層醫療方案—膝痹病 (膝關節炎) 管理」。發布會上,王鈞正博士指出,「膝關節炎的定義為慢性退化性關節疾病,臨床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腫脹、僵硬、關節屈伸減少等」,並向大眾介紹最新跨專業治療方案。
方案涵蓋六個醫療專業的工作重點,採取德爾菲方法 (Delphi Method),明確界定不同專業人士的角色和職責,以制定跨專業團隊協作管理膝關節炎的方案。方案指出,西醫負責診斷、評估和藥物治療;中醫進行辨證論治,提供內服方劑、針灸和推拿等治療;物理治療師設計運動計劃和進行手法治療;職業治療師評估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並提供輔助設備;護士負責症狀管理、藥物評估和病人教育;社工則提供心理支援和資源協調,各專業應共同協力,相輔相成。
在跨專業工作方面,方案提出由護士兼任病人的個案經理,負責評估和規劃病人的護理,可扮演關鍵角色,以協調不同醫護專業人員之間的護理工作。方案並建議不同的專業團隊透過定期會議、書面討論和共同會診等方式交換信息,持續有效地評估康復進度,同時強調跨專業培訓的重要性,及提高團隊各成員之間合作能力之迫切性。
[分題]醫療專家研討會 強調轉介及溝通
發佈會亦集合不同醫療專業界別進行專家研討會,多位專家一致認同跨專業醫療發展受限的主因為各專業對中醫的理解不足,並強調一個良好的轉介和溝通系統是跨專業醫療的基礎,但優秀的跨專業醫療團隊的成立仍需要提高各專業之間的了解,透過確定協作團隊的專案負責人以加強團隊之間的溝通,及提升自身以及其他專業角色的理解。
目前已在國際的期刊上發佈四篇有關方案研究成果的論文,未來將在社區針對膝關節炎進行深入的實證研究,以評估及跟進跨專業治療的具體成效,並提供數據供政府參考之用,以支持相關政策的制定。王鈞正博士總結道:「研究提出的治療方案有望成為中醫與其他醫療保健專業結合的模型,期待以此改善香港的基層醫療服務和提升患者的治療成效。」
[圖001:](由左至右)註冊護士湛綺莊博士、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副教授王鈞正博士、註冊物理治療師馬滙樑先生和註冊中醫師張懿松醫師共同探討跨專業合作,。
[圖002:] 理工大學護理學院發佈最新42頁的研究著作—跨專業基層治療膝痺病方案。